28
2010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7-07

2010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教育

教学要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决定性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2010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国“两会”精神学习贯彻、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专题,坚持专题教育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深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坚定信念,振奋精神,着眼大局,立足当前,积极投身和谐校园建设,合力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为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

  一、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信念,牢记使命,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报国热情转化到刻苦学习的行动上来

今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简称“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前进,为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继续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一是要提高对“两会”重要意义和学习“两会”精神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学习、宣传和贯彻“两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通过深入研读学习“两会”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和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内容,深刻理解和掌握会议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明确国家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准确把握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新举措,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上来;三是通过学习,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把握当前蕴含的历史机遇,增强敏锐性和使命感,明确成才立业的努力方向,把报国热情转化到刻苦学习的行动上来。

参考资料:

1  全国“两会”工作报告、重要文件,专题网站链接:

http://2010lianghui.people.com.cn/GB/index.html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号召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责任感、培养创业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严峻形势,按照学校实施“百千万就业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广泛深入地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冷静、辩证地看待就业形势,把握政策导向,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预期,大力倡导“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基层最广阔”的就业观和成才观,面向基层,积极到农村、到西部、到艰苦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按照学校《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和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着力提高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参考资料:

1、教育部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文件资料,网站链接:http://www.moe.edu.cn/

  三、加强对上海世博会及世博文化的宣传教育,把握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2年12月3,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中国上海赢得世界博览会举办权。根据计划,上海世博会的展期从今年的5月110月31,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个世界盛会。无论是会期之长、参会国之多、志愿者之众都将刷新世博纪录,其影响不言而喻。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文明进步的形象、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合作,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上海世博会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上海世博会的宣传和世博文化的教育,一是要让学生了解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会徽、吉祥物、总体布局和世博会的历史文化知识,理解世博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二是要正确分析和把握世博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和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响应中央“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确保将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的号召,从自身做起,宣传世博、支持世博,共同推动世博会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9-2010学年度第2P13-21

2、世博网链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http://www.expo2010.cn/

 

  四、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我校和谐校园建设为契机,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扬州市正在紧锣密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校在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并制定出台了和谐校园建设的相关要求(见参考资料)。广大师生员工要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把握创建工作的重点,以创建为契机,加强文明修身,提高文明素养。教育中要注重增强青年学生的引领、标杆意识,自律、慎独意识和笃行、践履意识,明礼践行,形成争做文明先锋,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局面。

  五、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民族问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主动及时应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着力析事明理,深入解读中央有关政策措施,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讲清政策内容,阐释政策背景;要着眼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来深化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参考资料:

1、中宣部、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565net必赢客户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上学期已发放,可在校党委宣传部“引航”网站“信息发布”栏中下载)。

2、全国“两会”工作报告、文件及中央领导有关讲话论述。专题网站链接:http://2010lianghui.people.com.cn/GB/index.html

3、《胡锦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社会主义新疆》(《人民日报》8月261版或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9928234.html

4《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9-2010学年度第1期第31-38页)(上学期已发)

 

 

 

 

 

 

 

◇ 拓展教学参考 ◇

(国内部分)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一是要充分认识高校党建在整个党的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深刻理解高校党员队伍是党的队伍的重要方面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壮大青年学生党员队伍,为党的队伍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二是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引导学生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以提高思想理论素养为重点,加强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自觉推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三是要认真领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根除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根本途径,体现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思维,为开辟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指明了方向,引导学生看到我党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坚强决心,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意识,切实提高遵守党的纪律、抵御歪风邪气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深入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学生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一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加强深度引导,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引导学生在解疑释惑中明辨理论是非,在交流互动中统一思想认识。二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中之重,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进行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三是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大力宣讲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积极宣讲我国政治建设的成果,宣讲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有力支持。

 

三、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化挑战为机遇,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同时,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2010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大政方针上来,既要增强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二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深入阐述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三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准确把握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即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深入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巩固农村发展好形势的迫切需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要充分认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二要全面把握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即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三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以加强“三农”作为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作为着力点,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作为关键点,以城乡改革联动作为切入点,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四要深入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大主题、主要特点及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五、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续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篇章

2009年,两岸关系在实现历史性转折基础上,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和突破。国共两党、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两岸经济关系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蓬勃发展,各界交流方兴未艾,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越来越成为台湾民意主流,成为两岸同胞的普遍共识。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一是要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2·31”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既符合当前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又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时也是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必然要求。全面领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二是要全面把握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加强对话合作的重要基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是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是推进两岸协商不断向前迈进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充分认识台湾政治社会状况的复杂性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艰巨性,以及“台独”分裂势力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威胁。一些外部势力仍以各种方式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破解制约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难题,消除“台独”思想对台湾民众造成的毒害,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四是要深刻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努力保持两岸关系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增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断壮大支持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努力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国际部分)

六、深刻认识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复苏基础不牢,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

金融危机的负面深层影响继续在全球经济领域显现。受金融危机拖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同步陷入衰退,大多数国家经济均遭受不同程度冲击,全球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2009年成为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首次出现负增长的一年。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世界经济出现复苏好转迹象,主要经济体探底企稳,但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攀高,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严峻,以及迪拜债务危机表明:世界经济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复苏艰难,风险犹存。主要表现在:在虚拟经济领域,全球金融体系结构性缺陷尚未得到根本性治理,新的监管机制和交易规则尚未建立,美国的金融衍生品仍在继续泛滥,这些金融风险有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动荡;在实体经济领域,美、欧、日经济虽止跌企稳,但不确定因素仍多;在国际贸易领域,受流动性增多、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上大宗商品以及黄金等贵金属的价格快速上涨,发达国家消费疲软,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对国际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都将产生不利影响。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

七、深刻认识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体系变革深入推进

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美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被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拖累,软硬实力明显受挫。欧盟、日本困难重重。新兴大国虽受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凭借后发优势,新兴大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联合自强意识增强,中俄印、“金砖四国”、发展中五国等合作机制不断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种种弊端,引发国际体系的深刻变革,国际力量消长变化成为国际经济体系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将发达国家5%的份额和3%的投票权转给发展中国家。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迅速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平台。发达国家越来越难以垄断国际事务,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越来越离不开新兴大国的参与。

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要认识到这一变化才刚刚起步,仍处于阶段性过程中;二要认识到西方在经济科技上仍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三要认识到国际体系的调整是一个各方反复博弈、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八、深刻认识“后危机时代”国际竞争的态势,把握各大国对外政策走向

为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加紧调整各自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抢抓战略制高点。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主打“变革”旗帜,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调整:重视运用“巧实力”修复美国形象,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外交,积极推动和主办G20金融峰会,要求各国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与美国协调行动,但在美元地位等问题上坚持既有立场;推行全面兼顾的地缘战略,出台从伊拉克撤军计划以及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战略;进一步巩固跨大西洋关系,“重启”美俄关系,加强美印合作,取悦伊斯兰世界,调整对伊朗和朝鲜姿态。美国外交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大国加强沟通协调。但美国战略目标仍是防范遏制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千方百计维护自己一超独霸地位。

俄罗斯对内积极消弭危机影响,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整顿经济秩序,对外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与各方关系。欧盟推动完成《里斯本条约》批约进程,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外积极参与国际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日本民主党首次上台执政,倡导“友爱外交”,倡建“东亚共同体”。总体上看,大国间维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框架,同时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协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九、深刻认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准确把握国际安全形势与地缘政治的新动向

在传统安全领域,核安全问题在国际议程中的位置显著前移,朝鲜再度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伊朗核问题形势逐步升级。“三股势力”活动猖獗,为祸于我国和周边。阿富汗、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严峻,塔利班势力卷土重来,美国和北约驻军穷于应对。海洋、极地、外空、网络争夺愈演愈烈。美、俄、英、法等国在削减核武库的同时,纷纷研制和改进战略核武器,以确保核威慑继续有效。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头号焦点问题。甲型流感发展成全球性“大流感”,公共健康安全问题突出。国际粮价暴涨暴跌,危及粮食安全。世界正进入水资源严重短缺时代,水安全问题彰显。

面对全球性挑战,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应对,“同舟共济”成为各方共识,各国积极沟通协作,多边外交空前活跃。同时,各方也从各自利益出发,展开了复杂激烈的斗争。排放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排放权即发展权。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内部斗争激烈。美欧日竞相抢夺气候变化主导权,实施雄心勃勃的绿色经济计划,推动形成“碳减排”、“碳关税”等规则,谋求抢占新经济先发优势。

 

十、深刻认识随着中国日益向世界大国迈进,中国外交越来越活跃

一是大力开展峰会外交,推动国际体系改革进程。中国领导人频繁出席各类多边峰会,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和地区性问题和挑战,取得显著成果,有力维护了国家利益,充分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二是全力开展经济外交,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推动中国与其他大国、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整体迈上新台阶。中美关系打破每逢美国总统易人、两国关系就起波折的“怪圈”,双方共同努力建立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协作不断加强。中国同欧盟机构和欧洲大国的合作得到加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在日本新政府执政后进一步加强,两国在亚洲地区事务上的合作空间不断扩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深入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合作不断加强。四是大力加强安全、公共、人文等领域外交。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中国积极同西方、穆斯林国家和周边国家沟通对话,赢得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国坚决打击和遏制“藏独”等势力在国际上进行反华分裂活动,就某些国家领导人会见达赖的行为进行严正交涉和斗争。坚定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出席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等涉台外交问题,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势头。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在吸引全球关注目光的同时,也处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后危机时代,外部环境空前复杂、多变,机遇挑战并存。一是金融危机后遗症频仍,我经济发展形势趋于严峻。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涉及我国的贸易摩擦增多。二是全球性挑战直面而来,外交新课题不断增多。既有“绿色新政”、低碳经济、新能源、“无核武世界”等新问题,又有国际体系改革和全球治理等新挑战,既有发展理念和模式之争,又有新经济发展制高点之争。三是周边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堪忧。我周边热点问题四起,大国纷纷插手,牵动地区安全形势。巴基斯坦、缅甸、朝鲜等局势变数增多,美国将反恐重心转向阿富汗,域外大国染指我南海事务,南海问题解决更趋复杂化。我与西方围绕“软霸权”的斗争和较量趋于长期化,坚决打击“藏独”和“东突”分裂势力、着力维护与穆斯林世界的传统友好关系,是我外交工作的长期任务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学院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新乐路 邮编:516057

招生办电话:0752-3619806、3619808;就业办电话:0752-3619121、3256789

粤ICP备14003975号-7    备案信息查询

Baidu
sogou